首页>中学
我校04届学生王成在2006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特等奖
作者:上海市实验学校管理员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06-03-272532

2006美国数学模型竞赛暨交叉学科数学模型竞赛(MCM/ICM)成绩日前公布,此次我校10支参赛队伍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宋宝瑞老师担任教练,文野、俞寅涛、王成同学组成的参赛队获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该组同学还同时获得Ben Fusaro Award 冠名奖。同时另外三名教师和18名学生组成的六支队伍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
特等奖是此项赛事的最高奖项,历年一般评选参赛队总数的2%-3%(12-15个队),同时获冠名奖的4-7个队。今年因参赛队数增加(达969队)而特等奖总数仍保持15个,因此只占参赛队总数的1.5%(冠名奖7个队)。一等奖的比例一般为15%。自2000年以来,国内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8所学校各获得过1个特等奖。获冠名奖的仅有2次。


相关链接: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
  1985年,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创办了一个名为“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Modeling 后改名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简称MCM)一年一度的大学水平的竞赛,MCM的宗旨是鼓励大学师生对范围并不固定的各种实际问题予以阐明、分析并提出解法,通过这样一种结构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并强调实现完整的模型构造的过程。它是一种彻底公开的竞赛,每年只有若干个来自不受限制的任何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以三人组成一队的形式参赛,在三天(72小时)(近年改为四天,即96小时)内任选一题,完成该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并就问题的重述、简化和假设及其合理性的论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及软件)、检验和改进、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可能的应用范围的自我评述等内容写出论文。由专家组成的评阅组进行评阅,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某种奖励,它只有唯一的禁律,就是在竞赛期间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赛题,但可以利用任何图书资料、互联网上的资料、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和软件等,为充分发挥参赛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一届MCM时,就有美国70所大学90个队参加,到1992年已经有美国及其它一些国家的189所大学292个队参加,在某种意义下,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竞赛,影响极其广泛。
  2003年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参赛总队数638队,参赛国家8个,其中我国参赛队数300个队,占参赛总数的47%,获得特等奖4项(A题2项,B题2项、C题0项)、一等奖24项(A题4项,B题12项、C题8项)、二等奖92项(A题17项,B题37项、C题38项)、成功参赛奖179项(A题59项,B题83项、C题37项),获二等以上奖总数占参赛总数的42%。
  我国自1989年首次参加这一竞赛,历届均取得优异成绩。经过数年参加美国赛表明,中国大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是有竞争力和创新联想能力的。为使这一赛事更广泛地展开,1990年先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后与国家教委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CMCM),该项赛事每年9月进行。
  数学模型竞赛与通常的数学竞赛不同,它来自实际问题或有明确的实际背景。它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整个赛事是完成一篇包括问题的阐述分析,模型的假设和建立,计算结果及讨论的论文。通过训练和比赛,同学们不仅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在团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攻关,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