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践工作站进中学”活动在上海实验学校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来自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上海高校实践工作站的专家与中学校长围绕如何依托高校科普资源拓展中学科创教育新模式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据了解,我市高校实践工作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师资力量、科研实验条件,面向沪上热爱科学探索的中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和辅导,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热爱科学的兴趣,成为开放式、全方位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训平台。工作站既是集学科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实验室兼科普教育场所,同是也是发现、跟踪、培养具有创新潜力和一定科学实践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表示,我们在与科技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日常授课中,由于条件限制,一些极其有意义和极具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都没法开设,而实践高校工作站的建设就能让中学校园内无法实现的实验课程到大学校园来完成。这是一种高校与社会对接,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也是一种依靠高校力量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新模式。
目前,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高校中已经成立了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实践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科技实践工作站、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实践工作站等10家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在工作站内,中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学科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工作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可在工作站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等的指导下进行小课题项目研究、参观学习、亲自动手实验、聆听专家讲座,开展沙龙讨论,学习在中学里学不到的知识,并在大学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上海海洋大学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该校的海洋生物工作站为中学生提供了水生生物生态、生理、种质资源,观赏水生生物的繁殖和养殖等近160项实验,这些研究直接与学校的动物学和水生生物学、生态学这三门课程相关联。在工作站,中学生除了能自己自动手作实验还可接受大学教授手把手的指导。
市教委基教处颜慧芬副处长表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的建设将为挖掘、培养青少年中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科技创新愿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科技人才苗子提供条件,同时也为上海市中小学的二期课改创造实践条件。
供稿:海洋大学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