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第12周的升旗仪式上,来自高一(2)班的俞天祺分享了她和同学们在这个五四青年节一起获得的回忆与收获。
1949年5月4日被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全国青年欢欣雀跃,这一天也因此成为那一代年轻人眼中最时尚的一天,因为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但在今天,“五四”仿佛已被淹没在“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商业浪潮中,不知还有几个人能记得起这个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特殊过法。在当下,实验的青年学子会用什么方式来过自己的节日呢?
今年的“五四”正值周六双休日,这让同学们有了活动的时间,而这个双休日又恰逢我校招生面试,学校门口聚集了大量家长,这也给了大家宣传推广公益活动的空间。5月4日7点半,公益小组成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学校,他们中最远的要早早地起床,然后从虹口、张江赶上一小时路来到学校。
前一天,大家相约要度过一个“无私的五四”,他们在团委书记金珉老师的带领下,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齐河路校门口和附近的长途汽车站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学生刊物义卖活动。
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同学们,当时并不太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但就像其它活动一样,一项项准备工作依旧在有序地进行着:活动道具、待售刊物、自己制作的捐款箱……当所有需要的物品都准备好了之后,大家进行了分工还进行了预演排练,高一4的丁广之同学负责祝福签名墙,高二6的耿萌哲、高一1的朱铮善以及高一6范祥宇、王天几位同学负责学生刊物的出售和爱心义卖,高一2班的俞天祺则负责用手机里的录音功能记录下每一位参与活动的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最真挚的祝福和寄语。
当同学们推着写有签名墙字样的黑板,抱着一箱团学联推荐读物《旁征博引》走出校门时,他们是激动的、抱有期待的,但一开始的活动进行得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顺利,而声音传递项目进行得也不太顺利,在外等候的家长们更关注的几乎都是关于学校招生的信息,很少关注同学们的义卖活动。于是同学们改变了策略,主动拿着一沓报纸走到家长面前介绍公益项目。慢慢地很多家长都聚拢了过来,在问招生问题地同时也关注起了手中的报纸,逐渐明白了活动初衷,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签名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支持这项活动,有的家长很热心地把自己的寄语留在了手机里。
在那个上午短短的几小时里,同学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长途汽车站的路人。“您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同学们一一解释,希望得到路人的关注,并记录下他们的声音,那些话语是他们对留守儿童最好的关爱。印象最深刻地是很多留言都无一例外地说道“留守儿童也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你们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快乐的童年,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会一起帮助你的,加油!”
这个无私的五四青年节活动不仅在教育着参与活动的学生实践者,也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同学们在活动中经历一些人的冷漠、一些人的问责,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回答。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下,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对学校课程、高考升学这些话题的关注度远远多于对这个公益项目的了解。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还是有相当一批家长没有忽视这个重要的教育契机,在孩子面前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鼓励他们对社会的融入和关爱……
我们正值青年,我们的青年时代应该有一段无私而有意义的回忆。五四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实验人的爱心仍将传递,实验志愿者的凝聚力还将升温,而实验学子的实践与实践也将继续。
供稿:高一2 俞天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