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傍晚,10名浦东新区见习教师及上海师范大学高端实习生齐聚学校大会议室,在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初中部主任陈丽萍老师的引领下,对于家校关系如何建构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陈老师将培训的主题定位为“让家校更加效”,简单的一句话已然奠定了此次培训的基调,一语双关的诙谐与幽默,将颇为严肃的话题生活化、明朗化,让所有参与培训的老师更轻松地明白了家校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其积极意义。
在培训中,陈老师首先打破了大家对于家校合作常态化的认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常态化的课程中,使之作为课程的有效补充,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疑给在教学一线的年轻老师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窗,带来更为全新的思考。家校合作绝不是仅限于学生成绩的沟通和报告,它应该有,未来也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内容。陈老师以天津的一位优秀班主任的家访为例,让在座的青年老师明白,即使一次小小的家访,看似不经意的一张全家福,带给学生和家庭的都是更深刻的感动。
接着,陈老师阐发了在处理家校关系时,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当今时代,随着教育信息的共享化、家长的学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以曾经权威的身份去对话、交流在当前社会显然已经行不通了,老师更多和家长更应该像是伙伴关系。他们的核心是共同、认同、一致和真诚。
在大家明确了自我的定位并达成一致后,陈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沟通是建立稳定关系的核心,家校沟通的必要性可见一斑。那为何家校沟通屡屡遇到阻碍?阻碍的因素有四:其一,不对称关系;其二,情绪因素;其三,环境因素;其四,沟通技能(知识障碍、文化差异、语言不当)。
在阻碍沟通的主要因素浮出水面后,陈老师自然而然将话题地引入到“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她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五点建议:首先一份家长对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需求的研究数据,让大家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其次对于家长普遍心理(比如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都迫切希望得到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等等)的透彻分析,使青年老师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准确的了解家长的想法,尽可能避免合作中的分歧;另外,体现出对孩子的关注、学会倾听、正确的传情达意都是影响沟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重视。
陈老师的培训以“学习沟通永不嫌迟”作为寄语结束。然而我们相信,此次培训对于青年教师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此次培训在确保理论研究高度的同时,将其与实践密切结合,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被提出。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陈老师此次培训融“信天游、寓言故事、优秀教师经历、教育细节的处理”为一炉,它不仅仅是一次主题培训,更像一节优秀的教育示范课,让大家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可谓寓教于乐、余音袅袅!
科研室
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
见习教师张雨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