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琴歌诗画”解码英雄,“数字融创”赋能教育——上海市实验学校跨学科艺术课程展数字化转型新实践
作者:胡尔姝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5-05-16354
(图片共8张)

2025年5月15日,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教师关键能力培养计划”之“跨学科教学融合设计力”子项目,于上海市实验学校(中学部)圆满举办公开展示课活动。此次活动由本校艺术组浦洋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姚佳卉老师联合策划,吸引来自全市多学科领域的30余位教育工作者共赴学术盛宴。活动以课堂教学展示与专家评课研讨两个阶段,深度呈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范式。

融学科之界:琴歌诗画重构艺术课堂

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浦洋老师为高一3班学生带来了一堂主题为《历史的天空——琴歌诗画品英雄》的跨学科艺术课,教师以“英雄叙事”为轴,贯通音乐、历史、美术与语文四维学科。课堂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开篇,弦音激荡间还原楚汉争霸的壮阔图景;继而引导学生品诵《垓下歌》,品吟《夏日绝句》等经典诗作,剖析项羽形象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解构;通过对比三国题材影视配乐,揭示音乐语汇对英雄气质的隐喻表达。课程全程贯穿“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思辨”的进阶逻辑,学生通过朗诵、歌唱、辨析等艺术实践,将跨学科知识转化为创意输出,充分彰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智慧。

聚专家之智:多维评议锚定转型坐标

评课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赵俊博士高度评价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音乐学科为锚点,通过视听联觉激发学生历史共情,其‘学科主位融合模式’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同时,他提出深化建议:“可引入量化与质性结合的评价工具,例如开发涵盖创意度、文化理解深度的三维评价量表,并嵌入学生自评日志与同伴互评机制,以数据驱动教学闭环优化。”现场听课教师也围绕“学科权重分配”“数字资源整合”等议题展开热议。

启未来之局:数字赋能教育新生态

作为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实践,此次活动不仅展现艺术学科在跨学科融合中的枢纽价值,更通过真实课例为教师提供能力提升的“脚手架”。项目组透露,后续将上线“融合设计力”数字资源库,集成教案模板、评价工具及专家微课,并计划开展全市教师工作坊,推动“学科融合+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纵深发展。

此次展示课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知识重构、教学创新与教师发展的多重光谱。项目活动组也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对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设计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助力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关键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撰稿:浦洋

复审:张旻舒

终审:程晓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