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寻迹革命英雄城,书写青春责任篇——2027届高一年级南京研学实践纪实
作者:徐心涵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5-04-01376
(图片共20张)


2025326日至28上实高一年级学子踏上了为期三天的南京研学之旅

南京,一座镌刻着华夏文明与民族记忆的城市从雨花台的英魂追思到总统府的历史回响,同学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的脉络,在缅怀中感悟责任的分量。这场“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探索,更是一堂生动的家国情怀课。

溯文明之源,铸精神之魂

雨花台烈士陵园

苍松翠柏间,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群雕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展现了烈士们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

敬献花篮环节由校国旗班成员执行上实学子们列队肃立,鞠躬默哀,以庄重的仪式缅怀为民族献身的英烈。绕行纪念碑时,脚下的每一步都仿佛踏过历史的血泪,耳畔的《国际歌》更激荡着少年心中的责任与担当。

南京博物院

走进博物院,千年文明在文物中苏醒。从青铜器的厚重到瓷器的莹润,从玉雕的精妙到书画的雅致,同学们穿梭于历史长廊,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匠心。一件件展品,无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坚韧。

从英烈精神到文明传承无论是先烈的热血还是古人的匠心,都在告诉上实学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责任是我们青年的使命。

铭历史之殇,悟和平之重

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沿392级台阶拾级而上,钟山苍翠掩映中山先生的伟岸身影。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体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

陵园内,“天下为公”的匾额高悬,同学们驻足聆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感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赤子情怀。

明孝陵

神道两侧,石像生静立百年。威武的石狮、憨厚的骆驼,不仅是明初国力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见证。同学们在参观中,读懂一座陵墓背后的帝国兴衰与文化传承。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踏入纪念馆,黑色碑墙上的300000”数字刺目锥心。幸存者的证言、无声的遗物、惨烈的影像……历史的真相在此凝固。同学们屏息凝望,悲痛中更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誓言。

在瞿祖芳校长的讲话中,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肃穆场景中,上实学子从历史的聆听者蜕变为真相的守护者,以少年之肩担起和平的炬火,践行“铭记历史,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夫子庙

暮色中的夫子庙,古今在此交融。大成殿内,同学们仰望孔子像,重温“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秦淮河畔,灯火阑珊处,市井烟火与历史余韵交织,让人不禁感慨文明传承的生生不息。

从中山陵的革命理想,到明孝陵的文化传承,再到纪念馆的历史之殇,最后在夫子庙的烟火气中感受文明的延续 —— 这一天的行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印记,更是未来的指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苦难,也要守护和平,让文明的火种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观风云际会,启未来征程

总统府

这座建筑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巨变——从太平天国的兴衰到民国政权的更迭。同学们漫步于中西合璧的廊院间,触摸历史的褶皱,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共振。

当阳光穿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砖地面时,那些陈列柜里的泛黄文件与斑驳照片,仿佛化作时光隧道的指针,将少年们的目光引向更深层的叩问:在百年前的动荡中,青年如何以热血点燃变革之火?

当研学之旅接近尾声时站在历史的交汇处,每一位上实学子都更加明白:青年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带着三日的见闻与思考,师生踏上归途。车窗外,南京城渐行渐远;车厢内,少年们的心中已播下责任与使命的种子。

三天的红色行走,是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是文明血脉的深情相拥,更是新时代少年向历史的庄严回答:

我们定将——

以赤子之心守护华夏文明,

用奋斗青春谱写强国华章!

高中部

202541

撰稿:谭彤彤 孙可

                                                         初审:徐如青

复审:朱    琳

终审:瞿祖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