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访学苏锡知博物,揽胜江南恋神州——记高二年级苏吴研学考察
作者:徐心涵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5-03-31369
(图片共10张)


326日,春和日丽,万物生长。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在高中部主任朱琳老师与各班班主任、部分任课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前往无锡苏州,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苏研学考察活动

到达无锡后,第一站是无锡博物馆。这里馆藏着丰富珍贵的文物: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诉说着历史的一张张邮票、端庄古韵的紫砂壶,它们携带着历史的烟尘走来,仿佛在风中向远道而来的少年低语,这篇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土地过去与现在的风姿。走出最后一馆,仍意犹未尽。

下午的活动安排在郭沫若先生诗中的“太湖绝佳处”——鼋头渚。在仿佛不属于春日的烈日炎炎下乘船渡过太湖,来到这篇多情善感的土地。樱花如烂漫云霞缀满枝头,托住旅人前往江南水乡的梦。繁花开遍之处,湖畔深邃迷人,将刺眼的阳光映照为漫天的繁星,景色宜人,引人入胜。除去“打卡”拍下唯美的照片以外,在毒辣阳光下“暴走”也是许多同学的选择。登上小山,凭栏远望,美景尽收眼底,当真是“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

离开无锡,来到苏州。第二天上午,同学们来到了“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气温骤降、阴雨绵绵的第二天与这片鱼米之乡的景致反而更加适配。雨水滴进憨憨泉,流向剑池,驻足在旅人的伞沿不肯离去——这是水乡独有的温婉多情。而登上虎丘山后,一座苍劲挺拔的虎丘塔又彰显着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风骨,刚柔并济,令人沉醉。下午,在贝聿铭先生的“女儿”——苏州博物馆中,被赋予岁月的文明以斑驳的面目展现在旅人的面前。整座建筑如同一本娓娓道来的,黑白的书。光影交织,光暗相生,勾勒出一副美轮美奂的文化盛宴。水流,光流,人流在其中潺潺流动,仿佛在文化的河流里,我们也是画中人。这是苏式美学中重要的元素——水流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流动之美。随后,我们步行来到被誉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慕名而来的游人如织,景色如画,亭台楼阁,落花水流,竹林苍翠,怪石峥嵘,无一不彰显着古人清新自然,高雅飘逸得审美意趣。当晚同学们在观前街自行游玩,体验水乡人的好客,在当地美食中感受生活与文化的交融。

第三天,气温继续下降,雨势不减。同学们来到享誉世界的文化景点——枫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霜天寒夜,孤身泛舟,诗中流出的清冷无依控住了慕名而来的旅人的心。作为远道而来的旅客,在淅沥小雨中漫步枫桥,聆听幽深处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身处千年前那个孤寂清幽的子夜,江上的一叶扁舟。中午,同学们来到此次研学的最后一站——七里山塘。仿佛一个关于江南游人如织,富庶多情的梦,道路两旁的美食特产多到看不完,游人的步履如同丝绸般轻逸绵长。“七里山塘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游人们步入道路尽头的最后一家商贩,江南的评弹也讲完了最后一个传说。

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同学们进入了江南园林,进入了厚重历史,进入了花林湖畔,进入了江南细雨,是画前惊叹的游人,更是以身入画的践行者。给岁月以文明,给历史以人文,给时光以书卷,给未来以力量。短暂且珍贵的共同回忆会给予大家面对未来的力量,在徐徐谱写的未来画卷之上矢志不渝的前行,带着知识文明爱与希望。


高中部

2025年3月31日

撰稿:高二(2)班 潘宇辰

                                                       复审:史颖芳

终审:朱    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