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新一届高一新生辩论赛正式拉开帷幕。本场比赛的主办方为上海市实验学校中文辩论社。本次的初赛分为两轮,采取循环赛制,取前四名,两轮全胜者直接晋级,一胜一负者比较最终得票数,得票数相同再取最佳辩手票更多的队伍。初赛每个班将分别以正反两方的立场进行两轮辩论。初赛的辩题为:阅读过程中,应该保持‘作者已死”还是“作者未死”的态度。作者已死的概念最早由罗兰巴特提出,他提倡当作品产生的一刻起即与作者剥离。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应专注于文本,不受作者立场和原意的干扰。这个富有哲理意味的题目引发了辩手们的热切讨论和激烈辩驳。众多热情的同学们前往观摩,各位辩手也给出了精彩的表现。
经过激烈的角逐后,3、4、5、6班进入复赛。复赛赛制为淘汰赛。对阵双方分别为正方高一(6)班对阵反方高一(5)班,正方高一(3)班对阵反方高一(4)班。复赛辩题为:爱情成就了/葬送了徐志摩。在关于这个富有争议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人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对于成就与葬送的认识,以及对于爱情观念的认识。无论输赢,大家都在比赛中受益良多。
最终,11月29日下午2:00,高一(6)班和高一(3)班会师决赛。主席姜雨辰同学展示了本次辩论赛的辩题:语言和人类经验与认识之间存在/不存在无法逾越的表达边界。正反双方就这一深邃话题展开了智慧与口才的较量。
在开篇立论与首质环节中,双方初露锋芒,在定义上艰难的达成了共识后又开启了关于论证范围的争夺。正方坚持人类情感、对于美的理解和自我认知属于讨论范围。他们指出,人类意识极为复杂、微妙,像梦境中的奇幻场景、深刻的情感触动,往往难以用精准的语言完全表述,正所谓“佛说而不可为”,语言在这些深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反方指出对方将人类意识等同于经验认识的谬误,且就论证责任上进行了划分,要求正方给出具体论据。在后续的交锋中,双方辩手你来我往,旁征博引,从哲学经典到生活实例,从文学巨著到个人感悟,用精彩的论证和反驳不断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台下观众也沉浸其中,被辩手们的激情与睿智深深感染,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在激烈的交锋中。最终,高一(6)班以9:6的领先票数获胜,高一(3)班金昊成同学获得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比赛最后,佘文华老师对本次辩论赛做出了点评,带领大家再次解析辩题,并针对正反方辩手的论证思路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在本次新生辩论赛的赛程中,特设全明星赛,由高一高二辩手混合组队进行对决。比赛题目为“故事的结局重不重要”。比赛中,双方辩手精准捕捉辩题关键 “重要” 一词,并就其定义展开了激烈交锋,赛场之上唇枪舌剑,思维的火花四溅。最终,正方代表队凭借出色发挥荣获本场比赛胜利。赛后,徐红校长对学长学姐们在比赛中的卓越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高一新生们表达了殷切的鼓励与期望。校长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此次新生辩论赛展现了大家活跃的思维、出色的表达,不仅带给各位辩手们巨大的成长,更给予了全体师生深刻的启迪。辩论,是语言的盛宴,是思维的斗场,是沟通的桥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追求真理、展现智慧而不懈奋斗。在思想的舞台上,辩论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求知与探索的道路,令人深深着迷且矢志不渝地追逐。希望各位辩手们能够心怀热爱与坚持,继续在辩论之路上熠熠生辉,也期待下届选手们的精彩展示!
供稿:高一(3)班 金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