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定制课程——特需课程的新进展”主题研讨
作者:袁万萍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13-11-282626
(图片共6张)

11月27日下午五点,在六号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以“定制课程——特需课程的新进展”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的有徐红校长、瞿祖芳副校长、高中部袁万萍老师、创新特需班班主任姚谨老师、科技指导兼创新特需班副班主张唯老师、2013学年担任特需课程教学的七个大类20多位指导老师。

会议由袁万萍老师主持。
袁老师先就特需课程近半年来的进展做了汇报——就着时间轴,她一一列举了从4月《上海教育》多维度呈现“特需课程”提出“定制课程”的概念到4、5、6月间对新一届创新特需班的酝酿和构想、再至7月创新特需班三年规划的制定、8月创新特需班的成立、9—11月的通识培养以及11月完成的创新特需班的“课程订单”。对创新特需班的培养目的、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等内容袁老师做了具体解读,对 “定制”、 “特需”后续力袁老师也提出了“坚持特需的勇气、特需的理性价值、教学资源的跟进、指导和评价的落实、特供的畅通及时”等思考角度 。袁老师以摇滚乐队和“小卷毛”的故事为例,指出面对学生对时间、空间的渴望、充满个性和人文色彩的心灵需求,老师们当如水一般,“因地而制流”,以柔性的力量和愉美的心境塑造那颗完美的“卵石”。

随后,姚谨老师对创新特需班的学生核心课程学习情况作了详实的分析。姚老师指出这个集体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强、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特需”的热情极高,有着单纯的学习兴趣和深入发展的潜能。姚老师同时指出本校直升的学生对于“特需学习”的认同、需求和适应明显要高于外校考入的同学。

张唯老师具体介绍了9-11月以来特需创新班的通识课内容安排。他带来了同学们对通识课的反馈,诸如内容安排应多听取学生意愿、形式上要互动实践与讲座相结合、希望能自己组织活动等等。张老师也提出今年通识课程尝试存在的学科覆盖不全、学生知识局限、人文类通识课程缺少、对特需方向的指导性不强等问题。

新加入特需指导队伍中的曹晶伟老师就“在实践摸索中生成课程”这一主题作了交流。围绕 “化妆品中重金属(汞)含量的测定”的课程定制,曹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在实践中生成和完善课程,解决了实验用品、实验时间、实验经验等方面的困难。

陈夏明老师汇报的主题是“数学建模特需课程与梯队建设”,他分析了本学年数学建模系列课程融合、贯通学校三类课程的特殊模式,介绍了建模课程的学习方式、建模梯队建设的架构和实施、建模学生分类学习的具体情况,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生动范例。

徐红校长对高中部特需课程两年多来,尤其是近半年的探索和努力给予了肯定。她说创新特需班的尝试是积极有效的,“因需而设、因能而设”的课程是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尊重和关注,它给与学生更自主、更自由的学习时空。她希望每位特需的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特需时间轴”的概念,做好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管理、自我评价。徐校长还兴致勃勃地主动提出到高一(6)班去上班会课,她说:“要鼓励年轻人,特需、定制都是那么有价值的探索。”
最后徐校长还充满热情地激励所有参与、坚守特需课程的指导老师——做好特需实证研究,特需课程是有生命力的课程。



高中部
2013年11月27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