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读写关系与教学指导策略”—— 第八届“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在我校举行
作者:袁万萍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12-11-052774
(图片共7张)

2012年11月1日下午,在我校八号楼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读写关系与教学指导策略”的论坛。上海市青语会全体成员、各区县语文教研员、各区骨干教师等约400名老师参与了本次论坛。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于漪、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谭轶斌、社联协会处书记何宝军、浦东新区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陈斌等专家和领导观摩了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点评。

“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作为上海市社联评定的优秀品牌,已经成功举行了七届,其宗旨是为广大中青年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和窗口,使这一论坛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思想园地,成为教师思想交流与碰撞的良好平台,成为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的智慧空间。本届论坛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我校联合承办,旨在审视学生读写现状、反思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困境、探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及有效途径。担任本次论坛的发言嘉宾的是来自浦东新区的七位中学语文教师代表,他们是唐忠义(建平中学)、骆蔚(华师大二附中)、袁万萍(上海市实验学校)、卢小东(老港中学)、王惕(建平实验中学)、邢春(进才北校)、彭晓(东陆中学)。

徐红校长作为东道主为论坛致了欢迎词,她热切地表达了对青语会这个青年语文教师培养和成长园地的关注,并以鲁迅的名言激励青年教师“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要在教育的园地里有所作为。

论坛由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段访谈导入论坛主题。讨论先从“读写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开始,继而回归到语文教学的角度,审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主观认识的偏差带来的我们在认识和处理读写关系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如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游戏心态和去思想化倾向以及社会化的趋势、社会的功利化和教育的功利化问题、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不尽人意等。

随后嘉宾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就如何解决读写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走出读写教学困境,进一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认为读写教学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发展要求,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读写教学要求要有明显差异性。比如,在一定阶段尝试对写作教学规划一个合理有序的训练体系,且尽量与阅读教学的进度匹配起来,尽量打破读写之间的隔膜,使读写之间形成合理有序的结合关系。同时在读写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读写体验,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生命体验;针对信息环境下,读写的低俗、浮泛与随意,要努力实现“文化突围”;针对社会及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要让阅读与写作回归本源等。

谭轶斌老师在点评环节回顾了“青语会”的发展,高度肯定了其在上海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对论坛激起的思维碰撞带给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给予了褒赞。

于漪老师认为“青语会”是滋润青年人心灵的组织,这个品牌是要坚持做下去的。对于论坛于老师中肯地分析了当下的娱乐化、薯片化、芯片化的现状,提出汉语的捍卫和教育权的捍卫,指出应更深入地分析学生,学生是种子,是有生命力的, 读写关系的处理应因师、因生而异,要培养学生话语意识,给予他们话语权。文化唤醒的提法是对的,要让文字在这种呼唤下活起来。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社会需要日益丰富的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已无法适应今天的语文课堂的需要,特别是无法满足今天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广阔性,还是阅读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无论是写作视野的开阔性、写作任务的现实性,还是写作方式的自由性,都呼唤这我们未来的读写教学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发展性。讨论虽然只是来自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零散的经验与体会。但它能引发老师们深入思考,能为上海的语文教学这棵智慧之树添枝加叶。

供稿:高中部
2012.11.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