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中青年教师特色课主题讨论——我理解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二)
作者:袁万萍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16-12-212154
(图片共12张)

伴随着本学期“中青年教师特色课”教学展示环节落下帷幕,中学文科组中青年教师特色课教学交流会于12月16日在图书馆阅览室如期举行。交流会由高中部副主任袁万萍老师主持,初高中语文、英语参赛老师与教研组全体老师参加此次交流会。此次中青年教师特色课参赛老师们作了题为“我所理解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交流报告,分享了各自对于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课堂实践的思考。
曹怡老师将初中英语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具体落实到四个方面:1、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2、注重分层与合作;3、认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4、对学生习得进行差异性多元化评价。
陈申老师在指出传统阅读教学方式不足的同时,梳理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论,指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2、学生可以得到教师个性化的指导;3、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和交流;4、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反馈;5、教师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并给出个性化的评价。陈老师同时也认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以此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更专注基于问题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胡佳老师针对学生客观所存在的认知风格、智力水平、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这四个方面的差异,设计精细的调查问卷,在公开课前就对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情有了清晰的了解。正是基于这些第一手资料反映出的学情,胡老师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课堂教学,体现出其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马海萍老师在回顾自己公开课的同时,直面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马老师认为自己的课堂虽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特长,但学生的课堂生成在课前就已完成,课堂上的生成远远不够。此外,马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也指出,学生预习课文过程中提出的许多个性化问题也让自己对于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教学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教学设计的起点。
潘鸿颖老师在谈及她所理解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时指出,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评估,结合之前的教育经验,了解他们的语文知识程度以及学生间的差异情况。具体落实于教学目标设计差异化、课堂提问设计差异化、教学评价差异化以及作业设计差异化。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不同感受。
王佳贤老师认为学生的差异包括个体间的差异和个体内的差异,反映在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认知风格等方面。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要消除不合理的差异、发展合理差异。具体应该落实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2、课堂活动“弹性分组”;3、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横向衔接;4、改变作业评估现状。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最终是要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与学习之间的匹配程度。
王婷老师在交流此次主题为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公开课时,提出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应该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1、层次问题;2、标准问题;3、时间问题;4、心理问题;5、家长问题;6、评价问题。并结合自己此次公开课的经历,详细讲述了围绕如何解决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教学。
张捷老师在回顾自己十年来的教学经历,反思十年来自己教学不足的同时,通过这节公开课前对于学生小说阅读情况的学情调查,重新认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此次中青年教师特色课的主题引发了新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是不是都能像这堂公开课一样发现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差异?审视每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否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激发?
张勇男老师作了题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心得交流报告,张老师认为所谓“有教无类”就是应借助多种方式,全面捕捉学生的个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应像悉心栽种树木那样“顺天致性”,达到《中庸》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境界。
朱频老师在她的心得交流报告中对“因材施教”作了进一步地阐释,指出“因材施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因性而教”,其二为“因龄而教”。朱老师还就此次公开课的得失与参会老师们交流了教学心得,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议的最后,由徐红校长作总结发言,徐校长针对当今教学界“述而不作”与“作而不述”的现象,提出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规律,再将教学规律整合为理论回过头来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述而能作”的境界。
校长室 科研室 撰稿:夏陈龙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