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转载解放日报:休完“创作假”,回校喜获“特需课表”——上海中小学探索个性化教育系列报道(三)
作者:上海市实验学校管理员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11-04-012324

去年11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本报报道了上海市实验学校小苍同学痴迷网络小说创作无法兼顾学业、校长批准一学期“创作假”的新闻。记者昨天获悉,小苍本学期已重返校园,学校专门为他制订了一张“特需课表”。目前,上海市实验学校已为多名学生开出个性化的 “特需课表”,以破解学生特长发展与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

重返学校“开小灶”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说,当初批准小苍的创作假,是为了保护他写作欲望旺盛时期的热情和才能。创作假期间,小苍在《巨人》、《少年文艺》等杂志发表若干短篇,50万字的长篇作品也即将出版。小苍说,写完长篇小说,强烈的创作冲动已经释放。“重回学校,学习目的更明确,希望考取大学后,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创作。”
但如果小苍回到原来的班级上课,将很难与其他同学步履一致。本学期伊始,学校专门为他提供了一张“特需课表”——每周一、三、五在校上课,每周二、四两天在家创作。上课内容也有调整:班级集体活动如体育、班会和一些微型课程等,小苍要必修;语文、英语学科有专长,获准免修;腾出的时间用于强化数理化等薄弱科目,由化学高级教师陈罡等进行一对一授课。
小苍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原来对数理化有些抵触,但回到学校后拿到了这张特需课表,学习积极性一下高起来了。这种变化,让我们很欣慰。”

“特需课表”逐步推行
在上海市实验学校,拥有个人“特需课表”的,不仅小苍一人。初一(4)班的王可达同学擅长电脑平面设计,他设计的海报水平超过了很多高中生。他的“特需课表”上,周一下午英语的拓展课时间被“置换”成了平面设计课,周五的社团活动内容也变成了电子杂志设计。初一(1)班的陈隆热爱科学实验,并拥有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为满足他的实验探究需求,他的“特需课表”上,增加了高中部指导老师潘新竹的名字……
徐红说,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多门类的社团活动、拓展课程等得到满足,不至于与学业产生冲突;而对于一些特长明显、可能影响正常学习的孩子,学校会尽量为其单独规划课程,既保住学科学习的底线和基本的升学要求,又帮助拓展其特长发展空间。
据透露,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部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特需要求;初中部则通过“达人秀”鼓励孩子展示特长。最终,部分学生将由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签字推荐,与校方签约后享受“特需课表”。“三年内,争取让10%的孩子拥有自己的个人课表。”徐红表示。

“中间地带”尤须关注
针对一部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面对一份份“走班”申请、一张张“特需课表”,多位教师跨学段整合、实行按需定教,按部就班的“流水线”式教学模式,逐渐走向机动灵活。“学生课表的度身定做,折射出教育理念的转型。学生天赋各异,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过徐红表示,享受“特需课表”并非少数孩子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处在中间地带的孩子来说,既无明显专长,也无明显弱项,很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略。‘特需课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就是启发老师更多地去发现普通孩子的个性特长,因势利导,托举其一同成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