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记上海市实验学校德育特色展示活动
作者:朱潇清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1-05-258111
(图片共15张)

        2021525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海市实验学校德育特色展示于我校社团楼6楼“天空议会”开展。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会长姚家群,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吉政,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俞金飞、邢三多、蒋建国、刘福朝,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邵清,上海市实验学校徐红校长、马季荣书记、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工会主席范莉、高中部主任袁万萍、高中德育主任朱琳、初中德育主任程晓蕾、团委书记朱潇清以及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分管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德育特色展示活动由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邵清主持。展示活动的伊始,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马季荣致欢迎辞,马书记首先对与会的嘉宾表示了感谢,并就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与议程进行了介绍,围绕我校“展能成志”的培养目标,简要地介绍了我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与实施内容,拉开了整场活动的序幕。

展示活动的第二个议程,由我校高中部德育主任朱琳主持,她首先介绍本校的德育特色。朱老师从“持之以恒”和“科研引领”两个维度介绍了我校德育工作。从培养学生“三趣”的恒常心,到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我校通过实践工作对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此同时,借助科研引领的思考,我校德育工作应对新时代新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主动化为新契机;关注育人的实际规律,形成“实验”的独特理念。

紧接着,团委书记朱潇清带来了我校高中部志愿服务的经验分享。朱老师以视频的方式,回顾了我校志愿服务工作五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视频中三位学生回顾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验与收获,用实例证明了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朱老师最后以“有选择”、“有体验”、“有收获”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的完善、服务形式的创新与社会资源的挖掘,实现了有针对性的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优秀的学生不仅自己成长,还能模范引领他人,来自高一(6)班的卫宇珊同学做了题为“鉴我殷殷历史,筑我泱泱中华”的主题演讲,她真切充实的内容加之引人入胜的构思,并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与真挚饱满的情感,征服了在座的老师们,切实地诠释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成果。

活动的第五个议程,初中部德育主任程晓蕾带来了题为《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成就自己的舞台》的报告。程老师从我校四节活动的发展与自己亲身参与策划的2020年度“读书节”的经历,分享了一体化视角下的四节课程实践成果。程老师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于活动育人的理解,即大型活动对于学生团队意识、集体力量的培养的积极作用,对于家校共育的潜在价值以及对于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后,高中部德育主任朱琳对于我校全员成长导师制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介绍。朱老师分别从全员导师制的实践意义、定义、实践策略与成效展望四个方面,配以图表详实地介绍了全员导师制具体安排和落实情况,就如何推进导师制的阶段性问题,如何使导师更专业化等问题进行重点探究与说明。随后,朱老师以我校“重走长征路,源我中华心”的红色基地打卡学习与创意行走活动为例,充分阐释了我校全员导师制中师生全员成长的内涵,为与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本次活动的最后,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会长姚家群与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吉政对于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

姚家群会长评价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完全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对于我校的德育工作予以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我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德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实现了五育融合,相互促进,并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我校的德育特色:一、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团队;二、具有系统性的学校德育的整体设计;三、坚持持之以恒的科研引领;四、明确以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目标;五、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全员导师制。

朱吉政主任则从我校徐红校长所倡导的护长容短的育人理念中品读出了上实学子的幸福感。同时,朱主任结合本场活动的各个分享,肯定了我校从理性的角度充分探索育人规律的积极意义,并呼吁与会的德育负责老师们都能够在“实验性”与“示范性”两个方面在德育工作中下功夫,真正地落实“为国育才”。

正如姚会长所言德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未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仍将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助力,以育人为首要,旗帜鲜明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供稿:苏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