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
洞察优势,引领成长——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第四次专题讲座
作者:韩如军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0-12-083130

20201130日,在6号楼310举行了主题为《洞察优势,引领成长》的培训讲座。讲座围绕学生的背景不同,教师要更新理念,班主任要学习实践这三个主题来进行。

王婷老师提出“全面发展的人”:从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出发,说明研究学生问题的本土化,综合化,聚焦人,可培育这几个方面。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 总是在思考以何种教化手段让学生遵循各种大大小小的规则,然后忘记了回望反思一下:这些规则是否合理?有没有适用范围?是“良法”还是“恶法”?是短期有效,还是长期有效?现在,很多师长采取的教育“形”有德,而“实”无德,如果我们班主任以这样的“恶法”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评判,学生最终习得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这样的转变,消弭长者本位对教育判断的影响,从幼者本体的发展需求出发,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制度,在实际伦理活动中把握育德的长远意义和多元价值。

老师推荐了一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好书,张鲁川老师的《学校德育的异化与回归》,这是一本不回避问题的书,也是一本更新理念的一本书。老师以《孔融让梨我不让》利己与利他,这篇文章为例,先回顾了书中的观点,“事实上,不顾个人的需求,一味倡导“为道德而牺牲”的道德教育割裂了义务和权力的关系。众所周知,没有权利的义务同没有义务的权利一样,都是难以持久的。因为这不仅为北公正的原则、而且也不和人的本性、而任何违背人性的教育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要反对的不是人的利己心,因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处于天赋,并不是偶发的冲动,自私固然需要受到谴责,但所谴责的不是自爱的本性,二十那超过限度的私意。因此,为“利己”证明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老师拿出书中的具体例子《两位母亲分苹果,造就了两个孩子天壤之别的人生》。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犯罪,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有两封回信给他的隐形特别深,这两个人谈的故事,都与“孔融让梨”有关。

一封来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得到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那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妈妈听后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听到这个话,我马上就转过弯来,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这是一名犯人写来的信。

第二封信是一位叫约翰的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里,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咱们来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快,你们3个人修建各自的那块草坪,谁干的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结果我干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两位母亲分苹果,造就了两个孩子天壤之别的人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故事。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这位母亲的做法顺应人的本性,通过制定规则实现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个人利益诉求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统一。她让孩子知道,人可以通过争取自己的利益,但要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手法获取。

姚明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我对社会有用。

作为老师:使学生理性认识“利他”与“利己”的辩证关系。提升学生对“利”的追求境界,把学生的需求从物质印象更高层次,其效果是更稳定更持久也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班主任的学习实践:班主任不要仅仅关注寻求解决问题的版发,更多的是要学习方法背后的规律,从探究问题原因出发,明白为师之道,“术”自然生成。班主任要以“学生人生成长的引导者”为目标角色。

1. 优势洞察力:老师要观察,聆听学生的处境和心境。

老师以一道小学入学考试的题目为例,题目由一个五边形,三角形,长直角梯形,短直角梯形组成,让学生拼成一个“T”字。老师告诉我们,五边形就是学生的特点,需要老师洞察学生的优势,引领学生的发展。

洞察:从你的N个第一次开始。

第一次家访(班主任对父母、学生的洞察、学生对班主任的观察、家长对你的信任):

家访之前的备课内容包括:熟悉学生资料(兴趣爱好特长),熟悉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想好要了解该家庭的主要问题(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问题不同),留点时间给家长提问(会显式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了解学生最原始状态):此时需要多观察(要有观察对象、目标如纪律、待人处事等)、多听(语言表达学生答个性、观点等)。这时候是展示班主任风格的部分:考虑好对班级的整体要求:如纪律。第一次见面时要加强要求。

第一次和学生僵持(双向观察):学生会观察班主任的反馈和措词,这时候要面带微笑,抓住重点。

第一次处罚学生(班主任学生家长之间的观察):理想的步骤:要有鼓励 ,要有容错量,告知家长,共同商量产生第一次处罚。班主任对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应激状态下的学生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及家庭的价值观。班主任对家长:求同,共同搭建合作平台,让家长了解你是为了学生长期发展,而不是惩罚。班主任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跟踪后期学生的行为,家长的反馈。

2. 情绪管控力: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做好正面的管教。

  3. 沟通管理力: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是有交集的。

  班主任要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都是围绕孩子进行的。老师要打破潜意识中的长者本位,要学生本位,说的时候要:真情绪,真问题,真帮助。听的时候要:真关注,真共鸣,真反馈。最后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控告,父母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而不是拿奖励或者恐吓的语言来跟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力是放下自己,火灾当下,望向远方,充实内在。很多人认为的成功是一步到达的,而实际上的成功是需要很多步,要走很多的弯路。跟学生的沟通也是,很多次不是一步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很多次的沟通,才能完成。

  最后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句话: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此次讲座让我们这些见习老师对于如何做好班主任举了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撰稿人 付静老师

X